资讯中心

高新区京唐智慧港震安科技唐山基地:抗震良方 以柔克刚



图为震安科技展厅。 记者 赵亮 摄

“唐山地震波,震级7.8级,模式:传统,振幅:100%。”随着警报声响起,在高新区京唐智慧港的震安科技唐山基地展厅,记者通过地震体验机切身感受到了46年前将唐山夷为平地的震动。伴随着剧烈的晃动,桌面上封闭器皿中的水波涛汹涌。抗震纪念碑的碑文这样记述着那场灾难: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当时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来到唐山,老百姓抓着他的衣角问:你们搞土木工程的,什么时候造出地震不塌的房子?”周福霖当时颇为触动。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随后的研究中,周福霖院士发现唐山有两处建筑虽然平移40厘米却没有坍塌。经过进一步调查,他发现建筑负一层的沥青防潮层使用沥青过量,正是这柔软的沥青层消耗掉了大部分震动,保住了建筑。周福霖由此受到启发,奠定了研发减隔震柔性产品的基础。

震安科技唐山基地的展厅里,伤痛的历史伴着科技的厚重交错而来。墙面上,白色时间轴从1976年7月28日那充满伤痛的一刻出发,推动着记忆缓缓前行。该展厅作为国内一流减震隔震展览中心,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呈现,记录着唐山从磨难中崛起的伟大进程,也展现了人们对于减隔震技术的探索步伐。减隔震技术作为近40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的重大创新技术之一,致力于韧性城市建设,使建筑物更加安全耐久,助力建筑业绿色转型。

“减隔震技术究竟是什么?”在震安科技唐山基地,记者试图探寻一个答案。

“我们做的事,就是用技术给建筑‘穿’上安全外衣。通过科技创新,让‘地震’成为和‘刮风、下雨’一样柔和的自然现象名词。”工作人员用通俗的语言为记者“科普”:建筑隔震类似于给建筑安装上了滑板,可隔离50%至80%地震力,它能使结构安全性成倍提高,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仪器,在地震后不丧失建筑使用功能,实现生命、结构、室内财产“三保护”;建筑减震类似于汽车的避震器,可以将部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明显提高建筑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再次回到地震体验机上。“唐山地震波,震级7.8级,模式:隔震,振幅:100%。”当隔震装置发生作用,“唐山地震波”仿佛被扼住了手脚,使人只感到了轻微晃动,桌面封闭器皿中的水也只泛起些许微澜。

“减隔震装置到底是何方神圣?如果当年的唐山有它守护,那结果……”在震安科技唐山基地行政楼负一层,记者得以一睹减隔震装置的“真容”。“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橡胶是它的肌肉,钢材是它的骨骼关节。”工作人员介绍,地震来临时,隔震支座可以达到450%的水平极限变形,以柔克刚,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护佑生命安全无虞。如今,减隔震技术早已在灾难中得到验证!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时,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栋6层隔震建筑,在地震中完好无损,住户无强烈震感;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时,两栋采用隔震技术和未采用的隔震效果对比明显,其中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被称为“楼坚强”。

对于唐山而言,“震安”是一家年轻的企业,自云南千里迢迢落户唐山。2019年3月,震安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作为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周福霖院士工作站,入选工信部首批“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19年唐山首届应急产业装备大会上,震安科技作为河北省发展应急装备产业引进的龙头企业正式签约落户。

自2010年创立至今,震安科技作为国内减隔震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博物馆、应急指挥中心、核电站、机场航站楼、LNG储罐、新建住宅和老旧建筑加固等抗震领域。其中震安科技承担完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已成为全球减隔震行业的新标杆;为全国最大错层隔震建筑海口美兰机场扩建提供抗震解决方案,并实现国内LNG行业隔震产品国产化。除此之外,震安科技以“震振双控”为核心研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更多的细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军民融合、能源化工、航空航天、高层抗风、装配式建筑、住宅舒适度改善、民居自建房和振动控制等诸多方面。

落户唐山的一刻,震安科技新的发展蓝图就已徐徐打开:参与唐山高烈度区、雄安新区和京津冀、晋、鲁、豫等长江以北地区的学校、医院、公建等抗震设防项目;依托省内设计院专家资源,推动“河北省减隔震地方标准”的立项并正式发布,与北京地方标准形成协同效应;立足唐山全市推进抗震加固工作,把减隔震行业标准体系与抗震加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走向全国……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在唐山这座有着特殊历史烙印的城市,震安科技携“震振双控”的技术隐身于钢筋水泥之中,守护着一座城的幸福和安全,为“让老百姓都住上安全的房子”这一美好愿景默默奋斗。